二十年全心奉獻於愛
恭賀至善越南順化工作站黎氏若端同仁加入至善滿20週年,一段值得珍惜與驕傲的旅程! 二十年,不僅僅是一個數字,而是一段充滿熱忱、默默奉獻與深厚情感的歷程。您滿腔熱忱投入於工作與團隊,始終致力於我們共同追求的人文價值。 您走過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,不僅體現在亮眼的工作成果中,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同仁的心中,因為您的敬業精神、責任感與真誠情誼令人感佩。 至善誠摯向您獻上最真心的祝賀與由衷的感謝,感謝您二十年來堅定不移的付出與奉獻。祝您健康快樂,並繼續在未來的旅途中傳遞更多溫暖與美好! 讓我們透過若端的真情分享,一同回顧這段難忘的歲月吧! 二十年全心奉獻於愛 二十年,是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逐漸成長,並在大學講堂上邁向成熟的漫長時光。在這二十年間,我以愛心、陪伴,以及那些悄悄流入心中的淚水,滋養著自己的靈魂,見證了無數越南中部山區孩童的成長。 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和至善的結緣,是一場偶然的相遇,卻成為我人生中命運的轉捩點。 在這之前,我剛從大學中文系畢業,如同許多年轻人一般,我離開家人,前往越南南方尋找事業發展的機會。然而,2005年,對於母親和年邁外婆獨居家鄉的牽掛,我回到了親愛的順化故土。當時,由於順化對中文專業的需求有限,我暫時在一家酒店擔任前台工作,等待機會的到來。 幸運的是,不到兩個月後,一位朋友告知我至善正在招聘。當時的我既興奮又猶豫,因為我對公益毫無工作經驗。但我仍然決定應聘,因為我相信年輕的熱情與真誠能幫助我快速適應工作。當我收到錄取通知時,我激動得淚流滿面! 我以滿心的忐忑開始了我的公益之旅,首項任務是為偏遠地區的學校捐贈黑板,並支持幼兒教育活動。憑藉上級的耐心指導、同事的協助,我克服了初期的困難。而我之所以能快速融入,或許還因為我自己也曾是個在貧困中長大的孩子。 孩子們的需求,是我的動力 儘管已經歷經二十年工作,我仍無法忘懷每次看到孩子們赤腳上學、身穿縫補無數次的破舊衣服、默默吃著冷硬的飯團、僅以幾片乾魚和一小撮辣椒鹽,匆匆包在塑膠袋中帶來的午餐—時心中的震撼。有些孩子甚至更不幸,連這樣的午餐都沒有,只能等著同學分享,或等待老師分給他們一點食物。每當看到那些小小的手捧著硬邦邦的飯團,乖巧而耐心地吃完,只為有足夠的力氣繼續下午的學習,我的淚水總是不自覺地流下。 這些讓人心痛的畫面,成為我和至善團隊不懈努力的動力。我們只希望孩子們的求學之路能少一分艱辛,學校能真正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,讓他們感受到溫暖、被愛,並有機會追求更好的未來。 社區的支持是計畫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我來說,二十年奉獻中最讓我感到幸福與驕傲的,不是讚美或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,而是山區家長們在孩子照顧和教育方面的意識與行動,一點一滴的改變。 回想計畫初期,為了讓一個孩子上學,教師們需要挨家挨戶耐心說服家長,向他們解釋教育的重要性,這過程何其艱難。更困難的是,當學校號召家長捐贈大米、柴火或蔬菜來支持孩子中午留在學校吃午餐時,許多家庭本身連日常三餐都難以維持。 然而,事情逐漸改變。當家長們親眼看到孩子們吃上營養均衡的午餐,收到新鞋、暖衣或中秋節的小禮物,他們的信任逐漸建立。從最初的猶豫,他們開始主動送孩子上學。有些家長甚至自願捐贈蔬菜、南瓜、雞蛋或乾柴,或留在學校幫忙做飯、洗碗、清掃,彷彿學校就是他們的家。 我記得清楚疫情期間學校被迫關閉時,許多家長焦急地聯繫我們,詢問孩子何時能重返校園。他們說,孩子在家感到無聊,思念同學、老師,懷念學校的熱飯和每天早晨香濃的豆漿。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,卻是最有力的證明,我們真正觸动了山區家長的心。這是工作所能帶來的最寶貴成果:不僅改變了人們的觀念,還促進了社區的團結。這是連數字都無法衡量的價值。 從湖英光的生死之事 我永遠無法忘記廣治省雲喬族男孩湖英光的故事。 2018年,小光因嚴重營養不良和高風險敗血症被轉入順化中央醫院,生命危在旦夕。醫生囑咐在60天的住院期間密切關注孩童的健康狀況。這60天,我和小光的家人一同經歷了淚水、希望與絕望交織的時刻。有時,我們幾乎覺得連一絲希望都沒有了。 然而,憑藉醫護人員的全力以赴、孩子頑強的生命力,以及母親無條件的愛,奇蹟發生了,孩子甦醒了!當我收到孩子家人「孩子出院了,姐姐!」的訊息時,我喜極而泣,無法言語。對我來說,這是一個真正的奇蹟,也證明了只要堅持希望,奇蹟總會出現。 持續播撒善良的種子 許多人認為做公益只需一顆愛心就足夠。但我學到,愛心只是起點。要創造持久的價值,還需要嚴謹的工作規劃、執行力和高度的責任感。 每個項目,從一頓營養午餐到學校的建設,都是基於實際需求,一切要經過與受益者的深入傾聽與理解而設計。我們不以自己認為好的方式「給予」,而是努力「提供」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。正是這種理解,賦予了至善三十多年來堅定計畫推動持久的生命力。 由於幼兒照顧中心服務領域需要與不同專業領域的合作夥伴協調,我必須主動學習,了解每個領域的工作內容。只有掌握計畫推動項目的專業語言,合作才能順利高效。 對我來說,壓力最大的是與工程設計單位合作。我需要花時間研究,才能讀懂並提出設計圖修改意見。而在與施工單位合作時,面對突發狀況,我得扮演中間人的角色,協調解決問題。為了與教育部門或幼兒園校長有效溝通,我也必須自學教育知識,以準確把握當地的實際需求。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。但憑藉自身的努力和上級的及時支持,我逐漸適應並出色完成任務。每克服一次困難,我都會回顧經驗教訓,因為每段經歷都是讓我成長的寶貴機會。 心懷感恩 回顧這二十年的旅程,我無法數清自己走過多少公里、建了多少學校、陪伴了多少孩子。但我確信,我的整顆心都已奉獻給這段充滿愛心的旅程。 「如果能重新選擇,我仍會選擇這份工作,因為這是我用滿滿的愛走過的旅程。我始終相信,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,只要在對的時機與地方播下,人生就會開花。而我,將繼續這段旅程,因為還有無數孩子需要一雙伸出的手。」 我代表越南中部山區的孩子們、家長們們和教師們,向台灣捐款人致以最深的謝意,感謝您們三十多年來的信任與陪伴。我們深信,我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價值將繼續傳播,如同遍布越南各地的鮮花,静静地绽放於世間。